天冷气血不循环 酸痛易上身

(健康医疗网/记者许硕颖报导)冬天好冷!只想吃吃喝喝不想动,但长时间不动,又再加上天气寒冷,很容易让人血液不循环,进而导致筋骨酸痛。中医师刘建忠说,透过自我按摩穴位加上食补,除了能够舒缓不适,又能补气血,可说是一举两得!

中医师刘建忠表示,中医认为,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因身体的经络相贯,透过循行将体内的五脏六腑与体外三百多个特定的穴道连结在一起,就能透过按压穴道来纾解酸痛。要做到补气血,除了按压穴位外,最好能搭配中药食补,例如杜仲、当归与何首乌都是不错的选择。

刘建忠医师推荐,常按身体五穴位,可促进血液循环,补充气血。

一、 合谷穴: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两骨相合(虎口)处,形状如山谷的地方,所以名为合谷。循行经大肠经与肩膀,所以便秘者与肩颈酸痛者可多按此穴位。

二、 血海穴:位在膝盖内侧(膝窝)处,可帮助血液循环,循行经过脾经,可改善女性经痛与腰软无力的问题。

三、 足三里:膝盖下约四指处即为足三里穴,许多人称之为「强壮穴」,多案可强身健体,循行经胃经,可以改善胃胀气等肠胃问题。

四、 太冲穴:脚的大拇指和第二指交界处,循行经肝经,对于解尿不顺、不干净、子宫下垂常有重坠感的女性能够有效地缓解。

五、 内关穴:手腕横纹正中央,沿着两条筋的中间往上约三手指宽处,多按摩此穴位可改善中气不足,且常按可保养心脏与肝脏,有心定、安神之效。

穴位按摩手法以「掐」、「揉」最为常见。掐,有针灸之效果,是指以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揉」则是类似推拿,以疏通患者经络,促使气血运行,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愈病痛的目的。刘建忠医师说,按摩穴位要掌握「频率、时间、程度」三原则,建议可早、中、晚按摩,每次十秒,按到有感觉即可。而对于某些「肌痛点」,有些人的反应可能会较为明显,所以按摩时感到稍痛即可。

刘建忠医师叮咛,孕妇在孕期间应避免针灸,但可按摩,按摩时避开至阴穴(在脚的小指头指甲根旁),此穴位会刺激子宫。而高血压患者以稳定血压为优先,避免按压缺盆穴(锁骨上窝内,窝凹陷如盆而得名),此穴位会使血压上升。

发表回响

您的电子邮件位址并不会被公开。 必要栏位标记为 *

*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与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