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蔬果卻便祕 薑與咖哩助緩

中醫辯證認為,生薑可以緩解 「寒」證型便祕。(圖片/華人健康網資料照片)【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多吃蔬果容易便祕?中醫師指出,便祕與體質有密切關聯,但許多人不知 「寒」證型便祕,若吃太多蔬果反而更加惡化,建議平日可多攝取生薑、咖理,或是熱敷肚臍緩解;但若是「熱」證型便祕,即表示有「上火」徵兆,則可多喝水,或多吃水果,以補充體內水分的不足,防止便祕出現。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鍾玄夫指出,許多人不清楚正常排便定義是什麼。對中醫來說,正常排便應是每日1次、完整成條狀且解便快速容易、解後乾淨;所以只要超過1日以上才解便,或者解便不易,或者解後有排不乾淨的感覺,那麼無論排便是軟、是硬,都算是便祕。 便祕≠上火 寒熱有差異 想到便祕,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更多的蔬果,原因不外乎是蔬果含大量的纖維素,可以幫助腸胃蠕動;又或者想到,便祕即是上火,多喝水或多吃水果這類補充大量水分的食物,就能改善;可是,卻有人吃了大量蔬果也沒效,甚至愈吃愈便祕,苦惱不已。 基本上,中醫把便祕分成很多類型,簡單來分,就是動能和陰液二者的平衡,也就是「陽」與「陰」的平衡,用較通俗的話語來說,就是「寒」與「熱」的平衡:便祕不只上火、缺水的「熱」證,還有動能不足的「寒」證。 便祕看體質 從糞便看熱寒體質 那麼,要如何區分「熱」證便祕和「寒」證便祕呢?鍾玄夫中醫師強調,可以簡單從大便的形態來看。如果大便乾硬、粗大或是更嚴重的一顆顆小球,這才是俗稱的「秘結」,結成一顆顆的小球,這種是「熱」證便祕,也就是陰液不足所造成。 但如果大便軟軟散散不成形、或是大便很黏而解不乾淨—不論是黏在馬桶上或肛門口—這種便祕就屬於「寒」證便祕,也就是動能不足的「腸子沒力」所形成;還有一種情形是解便一開始是硬的一二顆,但後面卻是軟軟散散的,上完厠所仍覺得還沒有解乾淨,這種也是「寒」證便祕。 防便祕小撇步 吃蔬果看熱寒 中醫辯證認為,「熱」證便祕與陰液不足有關,包括水分、纖維素、油脂、血液等,其中蔬果正是水加纖維質的最佳來源,所以「熱」證便祕可以多吃蔬果,但是千萬要記得,纖維質雖然可以鬆軟大便,就像乾裂的土地先用耙子耙鬆一樣,還需澆水才能軟化乾土,也就是大量吃纖維質必須配上充足的水分,才能真正軟化大便,否則單單補充纖維素,大便仍然不易推動。 而「寒」證便祕因動能不足,無力推動腸道,造成腸胃蠕動不良,給予大量陰液,反而造成推動的負擔,便祕將因而惡化,也就是說,「寒」證便祕若吃太多蔬果,便祕反而可能更加惡化,所以「寒」證便祕不可以吃太多蔬菜,水果更要少吃。 【中醫師提醒】:所有冰冷的飲食都會加重「寒」的情形,因此要忌食所有冰冰涼涼的食物,否則會使腸胃蠕動更加不良,如此一來,大便不暢的情況就會越來越糟;反過來說,「腸子沒力」的便祕反而應該多吃點溫性的東西,比如薑、胡椒、咖哩等辛香料,並多熱敷並按摩腹部,都有助於緩解這類型的便祕。

傳有人染禽流感 疾管署澄清

新頭殼newtalk2015.01.26 翁嫆琄/台北報導 禽流感疫情持續延燒,目前外界最擔憂的即為病毒是否有可能禽傳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26)日出席防檢局會議時指出,目前沒有防疫人員感染禽流感,且已確定新型H5N2、H5N3、H5N8都不會禽傳人。 莊人祥指出,疾管署目前針對曾接觸病禽禽場的防疫人員、工作人員都進行健康監測,列管人數已高達3075人,其中有40人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但採檢了症狀較明顯的29人後,僅1人證實感染了季節性流感,其他28人都只是一般感冒。 至於外傳有防疫人員感染禽流感,莊人祥則澄清並無此事。他強調,全球至今仍未傳出有H5N2、H5N8、H5N3禽傳人病例,且畜衛所提供的3種病毒基因序列,經過疾管署比對,已確定不會禽傳人。 不過,疾管署也說,病毒不斷在演化,難以預測,疾管署會持續監測,而民眾在食用雞、鴨、鵝及蛋類食品時,一定要煮熟再食用,料理時也必須清洗乾淨,以確保民眾健康安全。 農試所植物專家與技工們被派到雲林縣沿海撲殺鵝,才知種鵝重到連1隻都提不起來,而且會打人嘴巴!(周麗蘭攝) Close Previous image Next image

「不便」亂浣腸 停藥更「不便」

2015-01-25 10:02:49 聯合晚報 採訪整理:黃玉芳 瀉劑、甘油球 記者鄭超文/攝影 分享 瀉劑、甘油球 用途:緩解便秘、排便不順 注意事項: 1.便秘建議先選擇膨脹型瀉劑、再用 甘油球,便秘太嚴重才用刺激性瀉劑 。 2.洗腎、心臟病患者不建議使用瀉劑,應改用軟便劑較安全。 專家的話:冬天少運動、吃太多燥熱食物、睡眠不足都可能引起便秘;或是有些老人腸道蠕動變慢、減肥者進食量太少,也會造成排便不順。 要藉由藥物暫時緩解便秘,可先選擇「膨脹型瀉劑」,成分為纖維素、車前子等,吸水後會膨脹,可增加糞便的體積量,讓腸子蠕動;但服用膨脹型瀉劑後,需要大量喝水,不然藥物會吸收腸子內的水份,反而會加重便秘的現象。 另一種常用的瀉劑是甘油球,從肛門插入一下子就會產生便意,效果較快,但要小心使用,以免使得肛門口受傷,使用後稍微忍耐一下再上廁所,解便更乾淨;但腸道如果常以甘油球刺激,漸漸會失去自己排便的功能,因此也不能太依賴甘油球。 最後則可以利用含番瀉葉等成分的刺激性瀉劑,常用藥如「秘可舒」,可刺激腸胃蠕動。但腸胃很「精明」,如果常用藥物,一旦不吃藥就不會蠕動,因此不能依賴用藥解決便秘,也不能自己任意加量;同時這類刺激性瀉劑,服用後易導致肚子絞痛。 這些藥物主要是暫時緩解便秘,日常生活還是得從多喝水、多運動、多攝取纖維質等方面著手,藥物絕非治本之道。 諮詢藥師:佑您康聯合藥局藥師李麗芬

草莓惹人愛 挑選清洗各有招

草莓的好處比想像中更多!草莓酸甜可口、香氣濃郁,可鮮食,又能加工製成各種美味食品,如果汁、果醬、果酒等,但除此之外,草莓的豐富營養素,更有保健腸道、預防感冒、降低泌尿道感染等養生保健的作用。正值草莓盛產,此時不吃,更待何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冬日暖陽籠罩,適合全家外出踏青、採草莓,但許多人興奮地走進廣闊的草莓園後,腦中迸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挑選?」,回家後更納悶清洗和保存方法。其實,安心吃草莓的方法很簡單,就讓營養師來解答吧! 草莓富含維生素C、果酸、膳食纖維和果膠,以及鐵、磷、鈣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豐富,有助於腸胃道消化和養顏美容;此外,濃郁的香甜氣味和酸甜滋味,向來受到大小朋友的喜愛。不過,多數人只知道草莓嬌美又好吃,卻不瞭解如何選購和清洗。 《挑選3秘訣:果紅、葉綠、表皮無損傷》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黃世男表示,挑選草莓時可從外觀著手,選擇顏色鮮紅、蒂頭葉片鮮綠、表皮籽分佈平均且無損傷腐爛者尤佳。若是外表白色的部分過多或帶青色,都表示尚未成熟,不宜購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則建議,盡量少買畸形草莓。正常生長的草莓外觀呈心形,但有些草莓色鮮個大,顆粒上有畸形凸起,咬開後有酸澀感。這種畸形莓往往是在種植過程中濫用生長激素造成的,雖然目前還沒有辦法證實長期服用是否對人體有害,但還是建議孕婦和兒童減少食用畸形莓。 除此之外,草莓的水分含量多、表皮薄,容易受到機械性傷害或微生物侵入而腐爛變質,建議不宜一次購買太多,畢竟越新鮮的草莓越好吃,營養價值也越高。 《清洗2重點:連蒂用水沖、不浸泡鹽水》 黃世男營養師表示,由於草莓表面並非完全光滑而是有凹凸,容易農藥殘留,因此建議清洗乾淨之後再食用,而且在清洗草莓時千萬不要將蒂頭葉片先拔除,可以避免附著在草莓上的雜質和農藥在清洗過程中從蒂頭處滲入。 正確的清洗草莓方式是先輕輕的用清水沖洗乾淨再去除蒂頭,若是要清洗得更乾淨,可以使用軟毛牙刷配合清水,輕柔地刷洗表面。 更重要的是,不要使用鹽水浸泡殺菌,因為在浸泡過程中可能會因草莓內外濃度的關係造成滲透壓增加,反而使農藥更容易滲入草莓。 《保存1撇步:不碰水密封冷藏》 嬌貴的草莓碰到水就很容易爛掉,不易保存。黃世男營養師建議,草莓最好是要吃之前再清洗就好,平時買回來若是沒有馬上要吃,可以用紙巾或衛生紙鋪在盤子下面,放上草莓,再用保鮮膜或密封袋封起來。 草莓適合存放在10℃以下、0℃以上的冷藏冰箱裡,只要不碰到水又密封得好,約可以放3至4天,若是草莓本身品質很好,還可以放到5天左右。若是真要保存更久一點,則建議用急速冷凍的方式,將之做成冰草莓保存。

草莓促減重 多吃補充熊果素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草莓季報到,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都難以拒絕這嬌豔欲滴、甜中帶酸的好果子,除此之外,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它還有幫助減重的意外功能!營養師表示,草莓成分中的熊果素,能刺激棕色脂肪分泌瘦體素,促進新陳代謝,每天吃16小顆也能悄悄提升瘦身效果。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黃世男表示,草莓營養豐富,除了含有果糖、蔗糖、檸檬酸、蘋果酸、水楊酸、胺基酸以及鐵、磷、鈣等礦物質,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每100克草莓中就含有60毫克的維生素C,抗氧化能力強,可輔助減重。另外,草莓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果膠,可以幫助腸胃道消化。 補充熊果素 燃燒白色脂肪更給力 特別的是,草莓成分中所含的豐富熊果素,近年來也被發現有幫助脂肪燃燒的作用。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熊果素可以增加肌肉及棕色脂肪量,而棕色脂肪會分泌受體素,促進新陳代謝,且促使身體燃燒白色脂肪以達到減重效果。 黃世男營養師進一步說明,人體的脂肪分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是深層脂肪,適度累積可做為人體的能量備份儲存,在人體能量無法供應身體運作所需時,自動分解產生熱能以維持身體活動。但若白色脂肪累積過多,就會導致肥胖。 棕色脂肪則會分泌瘦體素,具有促進新陳代謝、抑制食慾、幫助白色脂肪燃燒的作用,適度增加棕色脂肪,有助提升減重的效果。 草莓助減重!每天160克別過量 黃世男營養師表示,雖然草莓成分的熊果素有助增加棕色脂肪組織的量,進而幫助減重,但過量攝取也會造成熱量和脂肪堆積,建議在每天2至3份的水果建議量中,其中1份選擇草莓就好,每份約160公克,相當於16顆小草莓。吃的方法可清洗後直接食用,或與鳳梨、優格、鮮奶等食材做搭配,變化風味。 《草莓優格沙拉》(6人份) ● 材料:草莓20顆、市售液狀優格1杯、鳳梨半顆、白醋1/3杯、葡萄1串、煉乳1/3杯、芭樂1顆。 ● 做法: 1. 將草莓洗淨、去蒂頭,每顆4等分,備用。 2. 鳳梨削皮切丁;葡萄切半、去籽;芭樂去籽、切丁。備用。 3. 將優格、白醋、煉乳攪拌均勻,即為沙拉醬汁。 4. 將所有水果放在淺盤上,淋上沙拉醬汁便完成。 【小叮嚀】 黃世男營養師提醒,吃草莓雖有助於減重,但想要成功減重,規律運動、減少熱量攝取和六大類食物均衡飲食仍是不二法門,以免單一食物減重而導致身體嚴重營養缺乏,產生無法挽回的疾病。此外,草莓的草酸鈣含量較多,有尿道結石困擾的民眾,也不宜食用。

年菜滷味飄香 挑醬油有學問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年關將近,婆婆媽媽們無不摩拳擦掌,端出拿手絕活、大展廚藝,為年夜菜做準備,其中又以倒入鹹香醬油、慢火熬煮,滷得香味四溢、色澤迷人的東坡肉、筍絲蹄膀最受國人喜愛。但提醒您,若挑錯醬油,吃下過多「單氯丙二醇」,可能致癌,不可不慎! 挑醬油有學問!「單氯丙二醇」傷肝腎 醬油是家家戶戶料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調料,傳統純釀醬油必須將黑豆(或黃豆、小麥)和食鹽放入大型密閉容器中,加入種麴使其發酵,並嚴格控管培麴的溫度,為維持25至30℃的理想發酵溫度,釀製過程夏天需吹風、冬天需蓋被,細心呵護4到6個月才能成就一滴滴美味的醬油。 傳統純釀醬油的過程繁瑣、耗時,所需人力和成本更是驚人,難以應付龐大的市場需求量。許多業者為節省成本與時間,選擇在製作過程中加入鹽酸,讓豆類中的蛋白質快速水解成氨基酸,再進行鹼中和的取巧方式,省略豆類自然發酵的過程,使醬油的整個製程縮短至3到7天,比傳統工法製成的純釀醬油4到6個月快速許多。 但以此方式製成的化學醬油卻有其潛在的風險存在,由於鹽酸與豆類蛋白水解、快速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對人體有害的「單氯丙二醇」。若廠商未加以留意、去除,很容易就使「單氯丙二醇」超出國內法規規定醬油類限制含量0.4 ppm以內的標準。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若「單氯丙二醇」攝取過量,不僅容易對肝、腎、呼吸系統造成傷害,還會提升男性不孕、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 純釀醬油這樣挑!4技巧輕鬆辨別 在化學醬油可能有致癌物「單氯丙二醇」超標疑慮的情況下,許多婆媽會選擇不含人工添加物的天然純釀醬油,因此讓純釀醬油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甚至有不肖業者試圖魚目混珠,以高價販售非純釀的劣質醬油。 不過,無論是化學、純釀醬油,看起來都黑壓壓,光看顏色實在難以分辨,究竟有什麼方式,能幫助消費者有效區分呢?其實,想要辨別醬油純釀與否,沒有想像的困難,不妨參考《食物安全就要這樣吃》一書中,所提供的「搖、聞、看、查」4個小技巧,來輔助判別: 技巧1/搖晃: 將醬油用力搖晃,會產生細微的泡沫,如果泡沫細、維持時間久,表示釀造的時間夠長,維持的濃度夠高。 技巧2/味道: 好的醬油嚐起來有天然的豆香味,且味道鮮美、回甘。 技巧3/黏性: 取一乾淨素色的碟盤,倒入醬油,再將碟盤慢慢傾斜,好的醬油會慢慢擴散,而品質差的醬油則會突然擴散或不易擴散。 技巧4/成分: 至於醬油等級、好壞的區分標準,則在於總氮量多寡。以黑豆醬油甲級品來說,當中總氮含量標準為每100毫升含氮量應達1.2公克;頂級的黑豆醬油標準則須高達1.7公克以上。因此,從成分標示中的總氮量多寡,來挑選醬油也是婆媽們必學的技巧之一。 【小叮嚀】: 另外,要提醒的是,由於醬油鈉含量、氮含量較高,對於有腎臟功能異常、需洗腎治療的患者應謹慎食用,以避免體內電解質失衡、蛋白質代謝異常的情況發生,使症狀更為惡化。

吃藥不配水!一覺醒來竟食道潰瘍

2015-01-23 09:32:15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吃藥別忘了至少配水200c.c.!1名男高中生睡前服用治療青春痘的藥物時,僅喝2口水就直接睡覺,沒想到半夜突然感覺胸悶,一早醒來吃早餐時更是痛得吃不下飯, 連喝水都覺得很痛,就醫才發現是因服藥方式不當所引起的食道潰瘍! 預防藥物引起的食道潰瘍,服藥時應至少配水200c.c.,且服藥後避免立刻躺下,需保持站姿或坐姿。圖為服藥的模擬畫面。 分享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胃腸科主任陳安琪表示,最常引起食道潰瘍的藥物就是四環黴素或它的衍生物,因其具極酸性,常被製成膠囊狀,希望它到腸胃裡才被釋放,減少服用後的不適。但比起錠狀,膠囊更容易卡在食道,黏著在食道壁上,造成大量的酸性藥粉直接和不耐酸的食道黏膜接觸,進而引起發炎、潰瘍,嚴重者甚至穿孔破裂,導致死亡。 而這名高中生服用的膠囊狀治痘藥,成分剛好就是四環黴素或它的衍生物,加上服藥時只喝了一點水,服完藥後又馬上躺下,導致膠囊卡在食道裡,藥物在中性的食道裡釋放後,使食道被酸蝕而產生潰瘍。 安全服藥:配水200c.c.+服藥後不躺下 陳安琪醫師表示,藥物引起的食道潰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最重要的2件事就是:服藥時要配大量開水,最好是200c.c.以上;吃藥後30分鐘內要維持直立的姿勢,盡量站著或坐著,不要馬上躺下。若是服藥後感覺胸悶胸痛或是吞嚥疼痛,就該懷疑是否有食道潰瘍,盡快就醫檢查。 食道潰瘍只須以胃鏡檢查就能快速診斷,服用一些胃藥後,症狀也能在幾天內改善。只是嚴重的潰瘍仍有危險性,也可能留下後遺症,醫學文獻曾有食道潰瘍引起大出血或食道穿孔的重症個案,另有些個案會留下食道狹窄的後遺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