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 一天別吃超過八顆

2015-03-07 00:07:30 聯合報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關鍵字: 止痛藥 ‧ 藥物濫用 ‧ 用藥觀念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民眾過去一年沒有透過醫療人員處方,就自行服用的藥物以感冒藥最多,其次就是止痛藥;但根據學者針對國內高中職學生的調查發現,五成以上學生不知道成年人每天使用止痛藥不可以超過4000毫克,三成學生不曉得解熱止痛藥會產生肝毒性。 這份由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副教授張鳳琴,以及開南大學養生與健康行銷學系與醫策會合作的研究,以網路問卷調查國內33所學校約2910名學生,結果發現多數青少年缺乏正確使用止痛藥和服用過量所產生的副作用知識。 而學生的教育程度與建立正確用藥觀念有關,研究發現學生年級愈高,正確使用止痛藥行為表現愈好。 研究也發現多數學生雖然有正確使用止痛藥的態度與行為,但對於止痛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的答對率較低。建議學校教師加強學生正確用藥教學與當地藥師合作,協助增強正確使用止痛藥知識的了解程度。 國泰醫院麻醉科主任汪志雄表示,類似坊間販售的普拿疼止痛藥,成人一天只要吃超過8顆就會造成肝臟衰竭,這類止痛藥對胃的傷害不大,反而會影響肝臟;他說,這類藥物安全,但只能止小痛,真正的疼痛還是要就醫檢查。

3D胎兒寫真 媽媽手冊不鼓勵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6日電)美國當局警告,應避免用3D超音波替未出世的胎兒拍照,這種服務在台灣也頗為流行,衛福部新版媽媽手冊為此提醒,別讓非必要的超音波造成寶寶負擔。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在「消費者報導」(Consumer Update)發布訊息,應出於醫療原因由醫療人員操作做超音波檢查,「建烈不建議」非醫療用途的胎兒3D超音波檢查,儘管沒有證據證明超音波對胎兒有害,但超音波會使胎兒組織稍微升溫,也可能產生氣穴現象。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粧組科長黃育文指出,國內的醫用超音波都規定必須由醫療人員操作,也有合理溫度參數及過熱警示設置,「超音波儀器本身並沒有產品缺陷問題,而是用途有爭議」。 食藥署近期將發函婦產科醫學會及超音波學會,提醒醫療人員避免不必要的胎兒3D超音波。衛福部國民健署在今年改版的孕婦健康手冊(媽媽手冊)中,增加注意事項,也提醒準媽媽們避免非必要的超音波產檢。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3D超音波是將多次掃描的平面影像用電腦組成立體影像,用來做胎兒寫真的國內行情價約新台幣2000到3000元,有時孕婦自費安排超音波做高層次檢查,醫師半買半送,附贈胎兒寫真。 黃閔照表示,要檢查胎兒發育、是否先天缺陷,2D超音波影象即可供醫師判讀,檢查時間頂多20分鐘,非醫療用途的是用3D超音波替胎兒拍照,或甚至4D超音波替胎兒錄影,可能會花較多時間掃描,讓父母提前知道寶寶的長相,紀念意義大於醫療價值。1040306

元宵覓良圓 五行湯圓可補血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5日電)元宵吃湯圓也有養生保健概念,衛福部花蓮醫院將中醫五行運用在湯圓中,選用菠菜、甜菜根、地瓜、山藥、黑芝麻等食材,均衡攝取各色食物,讓健康加分。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營養科今天舉辦「元宵節健康覓良圓」活動,現場安排湯圓試吃、五彩湯圓撮撮樂等活動,歡慶元宵節。 花蓮醫院營養師林芸甄表示,市面上傳統的小湯圓大多添加人工色素,不利健康,此次製作的五彩湯圓在糯米糰中揉入青色菠菜、赤色甜菜根、黃色地瓜、白色山藥、黑芝麻等,象徵五行,搭配紅棗、桂圓煮湯,適合補血暖身。 林芸甄提醒,無餡小湯圓20粒或含餡湯圓2顆,約是半碗飯的熱量,想要減低熱量,除酌量攝取外,可搭配低糖高纖湯頭,若以無糖豆漿的濃郁口感最適合芝麻湯圓、花生湯圓,既可增加膳食纖維又有飽足感。1040305

防子宮頸癌 打疫苗成新趨勢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一直以來,外界認為子宮頸癌被是中年女性才會罹患的疾病,但近年卻因為患者的逐漸年輕化,而打破了這項迷思,預防子宮頸癌的法寶即抹片加上接種HPV疫苗,尤其9至14歲青少女,現在已經有較佳的防護新選擇! 根據民國100年癌症登記及101年死亡統計資料顯示,有1,673人發生子宮頸癌及669人死於子宮頸癌,均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及死亡的第7位。換算下來平均1天就有4名婦女罹患子宮頸癌,且有近2位婦女死於子宮頸癌。 抹片+疫苗雙重防護 降低子宮頸癌威脅 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婦癌科主任屠乃方表示,自民國84年開始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子宮頸侵襲癌標準化發生率已由81年的每10萬婦女27人下降至17人,降幅達36%,除了推廣抹片篩檢外,子宮頸癌也是目前有效透過疫苗預防的癌症,希望能積極推動施打HPV疫苗,與抹片一起形成雙重防護,降低子宮頸癌的威脅。 但是,子宮頸癌年輕化的問題,卻不容忽視!屠乃方醫師補充說明,根據衛生福利部台灣子宮頸癌統計發現,1990年患者罹患子宮頸癌年齡約40至49歲,而至2011年,卻逐漸出現另一高峰年齡是30至39歲 ,甚至民國100年癌症登記報告也詳載30歲以下患者高達200名,其中還有2位未滿20歲。 子宮頸癌的年齡下降,主要可能因性行為年齡提早、女性第一次感染HPV病毒的年齡降低,加上普遍30歲以上女性才有抹片檢查的觀念所致。因此,抹片檢查的同時,也建議及早施打疫苗、完成3劑施打時程,才能徹底杜絕子宮頸癌的危害。 9-14歲青少女接種2劑疫苗 提升子宮頸癌防護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則表示,過去臨床指引建議,10至25歲女性可於6個月內施打3劑疫苗,提供子宮頸癌的完整防護,最新研究也發現,9至14歲青少女,可於半年內施打2劑二價HPV疫苗即可達到施打3劑的防護效果,預計可提升疫苗覆蓋率、節省國家抗癌成本,幫助遠離子宮頸癌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第1劑疫苗與第2劑疫苗建議間隔時間,至少要5個月以上,以達3劑相同效果。而台灣也於今年2月份正式通過,加上台灣,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50個國家核准9至14歲青少女施打二價疫苗的2劑時程,以為子宮頸癌建立良好防護。 更多健康新聞:性愛激烈陰道出血?竟是罹子宮頸癌6分鐘護一生?子宮內膜癌篩檢不易 新聞相關影音 來源華視影音

拒元宵增肥 湯圓過節聰明吃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元宵佳節即將到來,在快樂出遊賞花燈的同時,免不了依照習俗來碗熱呼呼Q軟暖胃的元宵應景。但你知道嗎?4顆元宵的熱量就高達300多大卡!營養師說,這些熱量至少得快走一萬步才能消耗。在此佳節,如何能兼顧健康,又能享受美味的元宵,就由營養師來告訴你秘訣! 甜元宵常以花生或芝麻作內餡,大多為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食材,民眾在營養均衡的考量下應減少攝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張瑄筠營養師表示,4顆包餡甜湯圓,熱量就接近一碗飯,所以在吃甜湯圓時,莫再加入其他甜品如紅豆湯、花生湯等一併食用,便可減少過多的熱量及糖類攝取。建議民眾可搭配無糖茶飲,可控制熱量。營養師建議,一人可吃2顆包餡甜湯圓,加1份高纖水果(如柳丁、奇異果)製成水果茶湯圓,熱量僅200大卡,健康又無負擔。 若喜好鹹味者,可以鹹湯圓當正餐,取代飯後的甜湯圓,馬上就減少糖類和脂肪的攝取。選擇鹹湯圓時,可以紅白湯圓來烹調,因為包餡湯圓,為了口感豐富,常加入豬油製作餡料,導致湯圓中含有過多的油脂,增加不必要的熱量攝取。在烹調湯圓時,也可加入各類香菇、金針菇等膳食纖維含量高的蔬菜,除了可增加飽足感外,又可以平衡一下年節期間肉類攝取過多的問題。 此外,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王明理處長叮嚀,元宵節即將到來,臺北市衛生局前往超市、大賣場、湯圓飲食店、甜品店、傳統市場等處進行元宵湯圓食品抽驗,總計抽驗50件產品(31件散裝、19件包裝),品質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另查察19件包裝產品標示,1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5.3%。建議民眾要購買有通過品質檢驗與有合格包裝標示的元宵產品,才能健康慶元宵。

痛就吃藥 3成高中生不知會傷肝

2015-03-02 02:36:47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關鍵字: 止痛藥 ‧ 乙醯胺酚 ‧ 經痛 ‧ 傷肝 ‧ 肚子痛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普拿疼、阿斯匹靈是國人常見用藥,但最新調查發現,五成以上高中生不知道每天使用普拿疼的劑量上限,約三成學生不曉得該類止痛藥可能產生肝毒性。 此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台灣衛誌」,作者是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副教授張鳳琴。她說,台灣民眾一年花在止痛藥的金額高達四十億元,許多人以為到藥局買藥很安全,但沒有留意仿單或藥盒說明。例如感冒糖漿、止痛藥等可能含乙醯胺酚成分,過量服用會產生肝毒性,若與酒精一起服用,則會增加肝損傷風險。 這項針對全國高中職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大多數高中生買止痛藥的主因是罹患感冒、頭痛、喉嚨痛、發燒、肌肉痠痛、經痛及牙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副主任陳必立表示,一顆普拿疼含五百毫克乙醯胺酚,所以一天的上限八顆,每次服用需間隔四至六小時,若是吃到第二至三顆疼痛仍無改善,表示該種止痛藥對疼痛無效,建議就醫檢查。 開業藥師柯明道說,常見許多經痛的年輕女子,吃了止痛藥緩解,過一會兒肚子痛再吃,不知不覺就吃過量,短時間大量服用雖不傷胃但傷肝;也曾發生過年輕男子一天吃大量止痛藥,結果造成猛爆性肝炎。

女性腹脹小便多 恐子宮肌瘤

【華人健康網資料來源/39健康網】【核心提示】:子宮肌瘤是比較常見的子宮疾病,近年來,發病率不斷上升,這對女性造成很大危害。那麼,子宮肌瘤的表現有哪些?專家指出,假如女性身體還出現小便次數增多、月經量多、下腹墜脹等,此時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這可能是子宮肌瘤的徵兆。 肚子變硬 可能是子宮肌瘤警示 如果子宮肌瘤的數量小、體積小的話,吃藥可以控制。但是,如果大到一定程度,就必要做手術切除,所以及早發現問題十分重要。鑒於子宮肌瘤患者可能沒有任何表現症狀,專家建議女性,婚後一年在未採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沒有懷孕的,最好儘快到專業的不孕症醫院進行檢查,不排除患有子宮肌瘤的可能。 月經量很多、持續時間很長 這是子宮肌瘤最常見、最典型的症狀,但也不是每個患者都有。但如果出現了這個症狀,就得先考慮子宮肌瘤的可能性。除了月經異常外,還有白帶增多、腰痠、下腹墜脹、腹痛、尿頻等症狀。但也有多數患者沒有任何不適。 子宮肌瘤雖是良瘤,卻影響懷孕 子宮肌瘤發病率高達20%~30%,多見於育齡女性,35歲以上女性約1/4發生過子宮肌瘤。臨床發現,病人得子宮肌瘤的年齡越來越小,這是因為生活水準都提高了,可能吃了不少雌激素過高的食品。 現在的女性越來越早熟,初潮提前,絕經年齡延長,這樣女性行經時間就延長了,直接增大了子宮肌瘤的發病可能性。 子宮肌瘤女性高發,但為良性腫瘤,問題是不太容易被發現。專家介紹,臨床上,不少人因為月經不調、月經量多、持續時間長而上醫院檢查,還有的患者因為不孕症上醫院檢查,這才發現疾病的罪魁禍首是子宮肌瘤。它雖然是良性的,但可能導致不孕、流產、早產,甚至惡化成子宮頸癌。 資料來源:39健康網www.39.net 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健康新聞:腰圍增粗=中年發福?恐是子宮肌瘤罕見!肌瘤長在子宮外如大蘋果 新聞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