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氣血不循環 痠痛易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冬天好冷!只想吃吃喝喝不想動,但長時間不動,又再加上天氣寒冷,很容易讓人血液不循環,進而導致筋骨痠痛。中醫師劉建忠說,透過自我按摩穴位加上食補,除了能夠舒緩不適,又能補氣血,可說是一舉兩得! 中醫師劉建忠表示,中醫認為,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縱行的主幹,因身體的經絡相貫,透過循行將體內的五臟六腑與體外三百多個特定的穴道連結在一起,就能透過按壓穴道來紓解痠痛。要做到補氣血,除了按壓穴位外,最好能搭配中藥食補,例如杜仲、當歸與何首烏都是不錯的選擇。 劉建忠醫師推薦,常按身體五穴位,可促進血液循環,補充氣血。 一、 合谷穴: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間,兩骨相合(虎口)處,形狀如山谷的地方,所以名為合谷。循行經大腸經與肩膀,所以便秘者與肩頸痠痛者可多按此穴位。 二、 血海穴:位在膝蓋內側(膝窩)處,可幫助血液循環,循行經過脾經,可改善女性經痛與腰軟無力的問題。 三、 足三里:膝蓋下約四指處即為足三里穴,許多人稱之為「強壯穴」,多案可強身健體,循行經胃經,可以改善胃脹氣等腸胃問題。 四、 太衝穴: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交界處,循行經肝經,對於解尿不順、不乾淨、子宮下垂常有重墜感的女性能夠有效地緩解。 五、 內關穴:手腕橫紋正中央,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約三手指寬處,多按摩此穴位可改善中氣不足,且常按可保養心臟與肝臟,有心定、安神之效。 穴位按摩手法以「掐」、「揉」最為常見。掐,有針灸之效果,是指以針刺或火灸人體穴位來治療疾病;「揉」則是類似推拿,以疏通患者經絡,促使氣血運行,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治癒病痛的目的。劉建忠醫師說,按摩穴位要掌握「頻率、時間、程度」三原則,建議可早、中、晚按摩,每次十秒,按到有感覺即可。而對於某些「肌痛點」,有些人的反應可能會較為明顯,所以按摩時感到稍痛即可。 劉建忠醫師叮嚀,孕婦在孕期間應避免針灸,但可按摩,按摩時避開至陰穴(在腳的小指頭指甲根旁),此穴位會刺激子宮。而高血壓患者以穩定血壓為優先,避免按壓缺盆穴(鎖骨上窩內,窩凹陷如盆而得名),此穴位會使血壓上升。

國人服便秘藥 比安眠藥多

2015-01-11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健保署公布前年國人十大用藥排行,其中降糖尿病藥物排第一,一年吃掉超過四億五千萬顆;便秘軟便及消脹氣藥在排行榜中就占了三項。 十大用藥排行中,有四項是三高用藥,治療高血壓的AMLODIPINE一年消耗三億五千萬顆,排行第二名。具軟便及抑制胃酸的氧化鎂,國人一年吃掉三億顆。 治療脹氣與便秘的藥物也多種入榜,顯見飽受腸胃道問題所苦的人不少。其中治療便秘問題的SENNOSIDE,如「便通樂」及「仙塞落」,用量甚至比佐配眠的安眠藥還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國人便秘用藥成長快速,二○一一年吃掉一億五千萬顆,到了二○一三年已吞掉一億七千萬顆,兩年成長幅度達一成。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研究員陳尚斌表示,軟便與便秘用藥擠進前十大,反映國人生活習慣改變,包含飲食、壓力、睡眠都可能導致便秘人口增加。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江柏欣表示,便通樂這類藥物可刺激腸道蠕動,門診中便秘是常見疾病,尤其老年及女性族群居多。 膳食纖維不足是造成便秘主因,加上久坐少動,但藥物只治標不治本,有時改善生活習慣,便秘就可不藥痊癒。 雖然常見用藥的消耗量驚人,但價格不高,以氧化鎂為例,一顆零點一元;至於降高血壓的AMLODIPINE一顆約六到八元,雖價格不貴,但因服用人口多,一年還是花掉健保約卅億元。

家庭醫藥箱/抗組織胺治鼻水 頭昏昏

2015-01-11 採訪整理:記者黃玉芳 抗組織胺治鼻水 分享 用途:流鼻水、過敏導致的皮膚搔癢、蕁麻疹 副作用:嗜睡、有時會便秘、想解尿解不出來、口鼻及女性陰道黏膜乾燥 注意事項:吃抗組織胺後,應避免開車、操作精密器械等需專注力的工作。 專家的話:早晚溫差大,不少人一起床猛打噴嚏、鼻水停不了,或是蕁麻疹全身搔癢,這時服用的鼻炎錠等藥物,就是抗組織胺,有些綜合感冒藥為了治療流鼻涕,也會含有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的副作用不少,例如會使得口鼻黏膜乾燥,但只要多喝水或多吃維他命、維他命C發泡錠等,就可以緩解,一旦停藥後,症狀也會消失。 吃抗組織胺容易昏昏沈沈的,因此如果老人家服用含有抗組織胺成分的藥物,因長輩常有半夜起床上廁所的習慣,要特別小心跌倒。有些人服抗組織胺藥物後,會有光敏感症狀,曬太陽會紅、癢,若發現有這種現象,外出可穿長袖避曬。 為了避免嗜睡,現在推出了新一代抗組織胺,但目前是處方藥,而且要避免跟葡萄柚汁併服。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因感冒時流鼻水症狀特別嚴重,但如果服用的綜合感冒藥中已經含有抗組織胺成分,再另外服用鼻炎錠,劑量會過高,最好先請教藥師。 很多人會把沒吃完的藥錠留下來,提醒若藥物外觀有變化就不要再服用,拆開包裝後也要記得標明保存期限,超過期限可送到附近藥局回收。 諮詢專家:厚德藥局藥師林信安  採訪整理:記者黃玉芳

天冷溼度低 皮膚乾癢易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寒流一波波來,臨床上,因為身體搔癢的患者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賴威豪指出,主要是因天氣變冷後,使空氣中濕度降低,這時身體皮膚就容易乾燥,並且會出現搔癢等現象,包括中年老人、異位性皮膚炎等都是危險族群。 皮膚乾癢患者所出現的乾燥症狀大多會在四肢或身體,至於臉部症狀因皮脂分泌量較旺盛相對較輕;另外,則會出現搔癢等現象,嚴重起來也會讓皮膚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等現象。賴威豪表示,以傳統中醫而言,皮膚乾癢屬於傷陰及血虛,主要是因燥邪侵犯人體肌膚造成。 醫師賴威豪進一步說明,傷陰及血虛的患者,在內服中藥上以養陰潤燥的藥物為主,像是麥門冬、百合、玉竹、沙參等再搭配當歸、川芎等養血活血的中藥,能幫助皮膚血液循環,改善乾燥問題,外用上,則可透過當歸、紫草、麻油等製作成紫雲膏,塗抹肌膚上,達到潤澤效果。 想要防範皮膚乾癢,平時應多喝水,且適度讓肌膚維持保濕保暖,但洗澡時,應避免用溫度過高的水,以免油質被去除,反而使症狀加劇;賴威豪提醒,可透過中藥調理加上生活習慣的改變,也能幫助遠離症狀。

吃到飽不迷思 先喝湯顧腸胃

歲末年歡之際,各式聚會接踵而來,無論是公司尾牙或朋友聚會,總免不了要大吃一頓。其中又以菜式多樣、主打吃到飽的Buffet最受大家歡迎!【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吃到飽就是一定要撈夠本?那你就錯了,門診發現,不少人在暴飲暴食吃到飽之後,不但腸胃飽嘟嘟,甚至引起嚴重腹脹、噁心、反胃,嚴重者會出現火燒心等胃食道逆流症狀,而立刻掛急診。其實,吃Buffet有順序撇步,才能保護腸胃。 吃大餐後「火燒心」?恐暴飲暴食惹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醫師表示,人體消化系統的分泌可以分成3個進程:從看到食物、聞到飯菜香開始,就會分泌唾液,等到食物進入胃部及腸道後,會再分泌胃酸及消化酵素,一步步分解、處理嚥進的食物,整個過程都是中樞神經受到刺激而產生的自發反應。 但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不僅會打亂上述消化系統的行進,讓食物的消化排通速率變慢、胃部的收縮功能變差,導致進食的食物一直留存在胃部。為使食物順利到達小腸,中樞神經便會持續分泌胃酸,期望藉此分解積存於胃中的食物。一旦胃酸分泌過量,就亦造成俗成「火燒心」、「胃溢酸」等胃食道逆流、急性胃炎的發生。 再加上聚餐時未加以忌口,酒精、辛辣、油膩食物來者不拒。於是飽餐之後,常常隔天就因出現「鬧腸胃」等不適症狀,而需至醫療院所報到,不僅,聚餐時的歡愉全無,對健康更是一種傷害。 滿足口腹不傷身!避冷熱交替減酒精 冬天氣溫寒冷、人體新陳代謝速率較慢;胃部的血液循環更會受到影響,日常飲食攝取上本就需要特別留意。但並非因此就不能與同事、三五好友,享受大啖美食、美饌佳餚的機會。其實,只要注意不要過量、減少飲酒,在進用冷、熱食物間稍微空一段時間等要點,不但能滿足口腹,同時也有助減少胃腸負擔、常保健康。 吃Buffet有撇步!4招護腸胃無負擔 除了遵守上述提到的減少酒精攝取、避免冷熱交替、節省食量、細嚼慢嚥等原則外,陳冠仰醫師也提出以下4大Buffet進食順序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享受美食之餘,同時也能保護腸胃不受傷害、吃的安心、健康、無負擔! 撇步1/先喝碗熱湯暖胃。 撇步2/然後選擇口味較清爽的食物讓胃部適應、喚起消化系統功能。 撇步3/接著方可食用煎烤、熱炒類食物,盡可能避免攝取油炸類食物。 撇步4/至於能為吃到飽劃上句點的甜食和飲品,雖不必嚴格禁止,但盡量不要於空腹時食用。 【醫師小叮嚀】: 另外,陳冠仰醫師提醒,食用Buffet等大餐後,應先以坐姿休息一下,不要立刻躺下來睡覺,有助於避免胃部因躺平的姿勢而影響向下收縮的效率,使食物無法被有效分解,增加胃食道逆流、急性胃炎的發生風險。 【華人健康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兒童藥問題/醫:用成人藥是成本考量

2015-01-08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常用的感冒藥有兒童製劑,不少診所卻仍以成人藥丸磨粉,小兒科醫師表示,都是為了成本考量。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陳尚斌表示,不是所有藥品都能製成兒童製劑,但有兒童製劑的用藥,健保鼓勵診所對12歲以下病患開立兒童製劑,只要開一瓶以上,每張處方箋多27元到57元的給付,或是依實際藥價向健保署核實申報。 不過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表示,健保雖然鼓勵兒科醫師開立兒童製劑,但是卻沒有足夠的給付誘因。目前診所在申報藥費的時候,多採取「簡表申報」,不管用什麼藥,健保只給付22元的藥價。 醫師籲健保合理給付 他指出,兒童製劑藥價較高,抗生素一瓶上百元,健保多給的給付僅杯水車薪,改採核實申報又會增加人工作業,因此診所會選擇成分一樣、成本較低的成人藥,磨成粉給小孩吃。 李秉穎說,除了感冒用藥磨粉,兒童製劑慢慢退出市場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健保近幾年大砍藥價,壓縮藥廠的利潤空間,例如小朋友中耳炎常用的原廠抗生素「欽納特」,只能改用成人藥磨粉。他認為要鼓勵兒童製劑,也要給予合理給付。 衛福部:考慮公布診所 至於診所常見以藥品明細和收據二合一,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馨文說,後續再研擬措施,鼓勵診所改善藥袋標示。藥品磨粉除了分裝不均,也有污染疑慮,考慮透過公布使用兒童製劑的診所名單,讓家長就醫時參考。

兒童藥問題多 醫改會:應訂SOP

2015-01-08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診所以成人用藥磨粉分包,每包份量明顯不一。 醫改會/提供 分享 分享 天氣變化大,小朋友感冒去診所看病,有家長發現,診所給的藥不是兒童專用藥,而是成人藥磨成粉、分裝成小藥包,明顯看出大小包不一,擔心影響療效。此外,診所開的藥品明細與收據二合一,看不到藥品副作用的標示。 家長李媽媽說,帶著不滿一歲的兒子到診所看病,領回家的磨粉藥,明顯看出藥粉的分量「大小包」,磨粉藥也不易溶於水,對小小孩很難餵藥,硬灌常會吐出來。 圖方便 分裝、預包…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李芸婷表示,小朋友感冒時,家長常帶到診所就醫,衛福部也鼓勵小病不要跑大醫院。但是,診所用成人藥物磨粉給小朋友吃的情況非常普遍,加上診所藥師是以「目測」方式來分藥,分裝藥量不平均。 此外,有的診所為了方便,將藥水、藥粉全部摻在一起,不僅不易搖勻、藥粉會沈澱、味道很苦,讓家長餵藥時很辛苦。 李芸婷說,針對無兒童專用藥或需藥物磨粉的病人,特別是小朋友用藥,應比照醫院的規範要有標準SOP。例如,沒有可替代的小兒製劑才可磨粉並事先預包;包裝上有藥名、含量與使用期限;分包前須登錄原廠批號與效期;每次只能包一種藥品;每次分包完需徹底清理機器以避免交互污染。 藥袋標示應擴及診所 診所常以藥品明細與收據二合一,無法標示藥品的副作用、適應症等資訊。 醫改會/提供 分享 李媽媽提供的藥品收據也發現,沒有標示藥品的副作用。李芸婷說,診所常將收據及開立藥品明細二合一,沒有空間可標示適應症、警語等規定的項目。 李芸婷說,藥袋標示上路多年,當初僅要求醫院要規範,卻對基層診所通融,建議衛福部應訂出落日條款,要求診所及藥局逐步改善,不得再以收據與藥品明細合一的方式代替藥袋標示,或者對願意列印一藥一袋的診所給予獎勵誘因,提升兒童的用藥安全。